惊人的数学:你该跑多快?

数学能做什么?下面的东西绝对能让你大跌眼镜。
 
一个动物,无论是微小的真菌、变形虫,还是昆虫,抑或是更大的动物,它移动速度多少,居然能用简单的数学来计算出来!!!
真的只是简单的数学(你只要知道最基本的微分和积分,就是1983年中国高中课本中的微积分那点知识,任何上过大学的,哪怕是文科学生,哪怕是高数没考及格的,都应该会),45分钟之内,你就能计算出来!你相信吗?
 
不相信的话,看看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课堂录像:
录像包含两堂课,着重看12分到48分之间的部分(第一堂课)
 
 
给网速慢的人一个简要笔记:
1. 将斐克定律写成直角坐标系形式(抄书就行了)
2. 将直角坐标系化为球坐标系,其实比直角坐标系还简单。假设动物是个圆球,半径a,空间各向同性,公式只与距离r有关,与空间方位角无关。3. 先假设这个动物不会游泳,在安静的水里。食物依靠扩散而来,再假设这个动物吃所有靠近它的食物。于是有简单的边界条件:c=c_inf at r=inf, c=0 at r=a。
4. 解一个非常简单的二次偏微分方程(其实可以当成常微分方程来解)。套上这两个边界条件。
5. 于是求出了食物浓度的空间分布:c(r)=c_inf*(1-a/r)
6. 每秒钟吃的食物量:I=D*4*PI*a*c_inf
7. 从图像来看,由于单靠扩散获得食物,将导致动物周围食物浓度很低,扩散系数成为限制食物供应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消除这个效应,动物可以主动移动。但移动过快则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
8. 有个参数Pe=u*L/D,是流体力学的公式。其中u为动物移动速度,L为动物的直径,D为食物的扩散系数。当Pe<<1时,扩散为主导。当Pe>1时,扩散已经不是物质传递的限制因素了。
9. 假设u=10L,求解方程Pe>1,得出L>14微米。这个结论的意义在于,所有直径大于14微米的动物,当它的每秒移动距离为身长的10倍时,刚好消除扩散的限制。也就是说,移动慢了,吃到的食物受扩散的限制会较少;移动太快,也不能吃到更多的食物,反而无谓增加能量消耗。所以每秒移动10倍身长成为一个折中。
 
自然界中居然真的是这样!平均来说,动物每秒移动距离差不多都是身长的10倍!!!!课堂上展示了一个图表,几乎所有的动物每秒移动距离都分布在1-100倍身长这个范围内,按对数均匀分布,黄金速度是每秒10倍身长。
 
非球形动物的公式也在课上讨论了,不过和球形的差不了多少,实践中可以取球形。比方说如果把人弄成一个球的话差不多是直径1米。
 
 
如果你的数学够好的话,你可以计算出你该跑多快,以及得出以下两个推论:
1. 刘翔真的是我们的榜样啊!
2. 跑不过刘翔的话,骑自行车吧,记得骑一辆比较好的自行车在马路上飙车,以达到黄金速度(每秒10倍身长)。开车不划算,太快,能耗太高;开慢了更费油。
 
此条目发表在科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9 Responses to 惊人的数学:你该跑多快?

  1. Mingquan说道:

    这个模型太简单了。首先“动物吃所有靠近它的食物”这个假设不一定成立。在食物稀缺的寒带,可能是这样。但是在热带雨林里面,显然这个假设不准确。模型还没有考虑到种群之内跟种群之间的竞争。那么多的系数,比如说扩散系数,数值是哪里来的?基于经验?食物的分布跟移动真的遵循 Fick\’s Law 么?动物每秒移动身长大约 10 倍这个规律看来是大致成立的,但是也可以有其他的解释啊。比如,肌肉、骨骼结构的限制,或者合适的领域空间的要求,等等。其实,10 倍这个规律还是能找到很多例外的,比如蜗牛每秒远远移动不了 20 厘米,乌龟远远爬不动 1 米,猎豹跑得比 10 米远得多,麻雀飞得比 50 厘米远多了。。。

  2. Mingquan说道:

    等等,还有问题。这个推论完全是预先假设它的结论成立。。。你首先假设了 u = 10 L,然后得出大于 14 um 的动物如何如何。我要是假设个 u = 5 L 呢?同样可以算出一个不同的动物大小来。然后我,根据同样的逻辑,可以说:“所有直径大于 xx 微米的动物,当它的每秒移动距离为身长的 5 倍时,刚好消除扩散的限制”。瓦咔咔,然后我就可以说“平均来说,动物每秒移动距离差不多都是身长的 5 倍!!!!”。咔咔,这个世界的解释权完全归我了。真和谐啊,赞。

  3. Mingquan说道:

    另外,你真的是高估俺们的数学能力了。俺貌似满足你所有的教育背景的条件,但是俺首先这两个月因为要教课才接触到了关于扩散的 Fick\’s Law,然后直角坐标系转球坐标系完全不会,再来二次偏或者常微分方程的解法是啥东东?

  4. Frank说道:

    逐一解答你的问题(限于篇幅不可能给出详细的证明和引文):1. “动物吃所有靠近它的食物”这一点近似成立。热带雨林的确食物多,但是竞争者也多,所以食物总体来说还是稀缺的。动物还是要花大部分时间在觅食上,吃他能找到的所有食物——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吃不饱。2. 的确不考虑种群竞争。但是除非个体密度远远超过生态密度,否则仍然满足前提假设条件。其实更应该考虑的是生化拮抗作用,但生化拮抗作用并非对自然条件下所有种群适用。3. 扩散系数D的确是经验值,但请注意,食物浓度的空间分布与D无关,因此可以不考虑D。4. 从统计上来看,食物的分布和移动可以近似用斐克定律来表达。甚至人口的空间流动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用斐克定律来表达。5. 10倍规律是统计平均值。例外是有的,正如你所说的那些。然而要注意,(1)这个模型是基于标准的溶液扩散导出的,所以用于水生生物,尤其是小型的生物更加有效,大型生物总体而言有速度下降的趋势,这点在课堂投影上有;(2) 在一个正态分布总体中,总有一小部分偏离平均值很大,姚明身高远远高于你我,难道你能说他不是中国人?(3)飞行类动物移动速度普遍显著高于平均值,形成一个独特的群体,这点在课堂投影上也明确标出来了。6. 注意逻辑的因果关系。10倍这个值首先是观测平均值,然后才有的u=10L。计算结果表明这一结论几乎适用于所有生物,反过来解释了观察现象。这一点也说明了获取食物避免扩散限制是决定整个生物界移动速度规律的主要因素,其他的因素只是辅助的。7. (1) 斐克定律在高中化学里面就有讲到(不是高中化学课本,而是化学竞赛里面),所以你肯定早有接触;然后在大学有关化学工程的课程里面,扩散是基础中的基础。物理化学课本的热力学部分,用统计物理的方法从随机无规运动(布朗运动)中推导出宏观的扩散系数来(朗之万方程和爱因斯坦方程)。基本上这些学化学和学生物的本科阶段都要接触到。不过我承认,斐克定律我是等上了Master之后才搞明白的,之前上课是上过,但老师教得太烂,况且我还是逃课狂……(2) 直角坐标系转球坐标系初中数学就已经具有这个能力,实在不行大学高数也绝对有。这个课堂视频里面老师也详细给出了转换方法和公式。(3) 这个课堂视频里面老师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手解二次偏微分方程,真是简单啊,想当年我们大学的高数老师可以拖出去毙了。真是感谢这个视频里的老师,把我解微分方程的方法给点通了。现在感觉大学的高数整个白学。不过这个偏微分方程很简单,两步积分就能搞定。多数的二次偏微分方程我是不指望用手解的,直接上MATLAB,省得我死N多脑细胞。感觉是你没有看完那个课堂视频写的。大部分问题其实课堂上老师都有讲到的。我非常佩服这个老师,教学方法真的很好,能把我这个笨蛋数学白痴都给教明白。要是我能做中国的大学教授,我也一样会这么教学生的。

  5. Frank说道:

    我觉得完善这个模型还需要加入的是移动身体所需要付出的能量代价。例如空气和水的阻力相差800倍,造成了飞行动物和游泳动物的速度有明显不同。

  6. Mingquan说道:

    Re:俺的确是那个视频没看完,太长了。。。只是对于你说的第 6 点讨论一下。这样的逻辑,可以“说明”任何自身尺寸跟移动速度的大致正比例关系,而不论比例系数是 2,5,10 还是 20。

  7. Zhejun说道:

    向跳蚤学习!

  8. 说道:

    恩,方法不错,作为教学挺fancy。但是真正用,模型太简单,光想着吃了。忘了弗洛伊德的小飞机。

  9. Pingback: 【栏目目录】家有张工 | 雨燕,起飞!

留下评论